内容详情
大摩_大摩平台_注册官网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3-29 08:44   

  大摩_大摩平台_大摩注册官网首页在我们对营养产业数字创新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之前,先来对营养产业市场需求做一些了解,尤其是市场需求现状、趋势与核心痛点,而当下的创新尝试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解决各种痛点。

  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导致人们对改善营养摄入产生更多需求。人们健康生活依赖三大支持:合理营养摄入;适当规律运动;良好休息睡眠。当代人健康生活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对如何吃得健康营养也有了更多追求。

  营养摄入方案可一定程度帮助解决多种健康问题,这里有几个类型。如图所示:改善人体机能降低患病风险(微量元素平衡、体重控制、提高免疫力);辅助治疗控制各类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慢性炎症、骨质疏松、其他代谢问题);满足不同生理阶段人群健康需要(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更年期、中老年);满足特殊职业健康需要(运动员、脑力工作者、商务人士、有害工种、吸烟人群、熬夜人群……)。

  在日常饮食中,要想吃得健康,首先人们通过食物成分搭配及量上的控制,来令餐食更有利于健康;此外,通过选择额外服用营养补充剂等保健品来弥补日常餐食中较为缺失的营养成分。

  人们对营养摄入的需求有一个核心特点,那就是因个体差异不同,每个人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与计量有很大差别。从了解个体营养需求开始,消费者获取健康营养产品的步骤可简单理解为:1、确定个体需求;2、确保正确摄入;3、评估效果、循环管理。

  而就当下中国现状,营养健康知识鸿沟巨大,专业营养师服务的普及率在中国尚非常低;食物成分含量缺乏透明度;人们对营养产品及销售渠道缺乏信任;缺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营养产品;健康营养餐食长期坚持难;对营养品效果如何也缺乏有效的评估途径。这些都是目前营养产业消费市场的需求痛点,在后面关于营养产业数字创新场景的讨论中会再进一步对照需求痛点进行分析。

  根据以上市场痛点与既往的消费者报告与相关观察,蛋壳研究院列出了营养产业消费的几个趋势。

  许多时候食物不再仅仅是食物,根据尼尔森的调查,全球消费者中有接近80%称他们会通过选择摄入合适的食物以预防疾病或针对解决某些健康问题,例如肥胖问题、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这些常见健康问题。这里要介绍一下关于医学营养治疗这一概念。

  医学营养治疗(MNT,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是根据疾病的病理,病人的心理及生理基本特点,给以恰当的营养素,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减低器官负担。调整营养素的供给量,以配合临床的需要,早日恢复功能;节制或定量控制营养素的摄入,以纠正因代谢失常而产生的矛盾。

  以癌症为例,根据美国癌症资料中心的数据:80~90%的癌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状。20~40%的癌症患者可能死于营养不良或关联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到营养管理对癌症患者不良症状有许多改善作用。

  在医院中医疗营养是病人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饮食治疗与药物、手术、理疗及其它专门疗法具有同等重要性。合理的饮食不但可以改善病人的一般状况,促进疾病的治愈及健康的恢复,而且有时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治疗因素。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医学营养也有重要作用,通过为患者提供定制的饮食方案来控制病情,通常需要专业的营养师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临床检查、机能检查及既往饮食结构等信息来指定治疗方案,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积累、骨质疏松、免疫系统问题,也包括精神疾病、肿瘤治疗等等。

  我们可以将医学营养分为医院内的短期治疗行为,和院外较为长期的康复与慢病治疗行为。

  医学营养治疗领域跟随患者自管理行为、在家护理行为的增加,以及康复管理等领域的发展,正在逐渐被普通消费者患者所认识,相对专业的营养方案正在从医院内向医院外延伸。以针对特定疾病为核心的营养产品正在成为新的营养食品类型。

  长久以来,一般消费者在更健康的进行饮食管理、营养调理上一直处于十分迷茫的状态,专业人士、产品与服务供应商、渠道商他们掌握的信息与消费者之前存在很大的鸿沟。当代消费者从各方面都有更强的自我掌控欲求,他们更期待缩小信息鸿沟,在一定程度上能吃得更明白。事实上,多数的市场需求痛点都归因于严重的信息鸿沟。

  普通消费者们首先没能充分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其次没有足够营养学知识来指导选购合适的食品、营养品以及相应摄入量摄入方法等。除此之外,对产品生产商、渠道商、服务商的认识也有限,最终因各维度、各环节的信息鸿沟而无法实现自我掌控。

  而如今事态还在继续变得复杂。例如根据尼尔森的报告显示,人们为了获得健康,在做出相关产品采购时要考虑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许多消费者无法理解健康产品的相关说明,虽然产品提供了产品标签及说明资料,但这些信息往往过于专业,无法清晰理解,影响了消费者做出合适的采购选择。

  营养管理因人而已,受个体年龄性别、身体内在状态、病史、生活习惯、环境情况等多种个性化因素的影响。就同一种健康问题,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营养饮食管理方案,一概而论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个性化的营养需求从根本上更符合营养学的理念,但在既往的市场中却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产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在倡导和帮助实现个性化模式,营养产业也不例外。

  跟随消费升级趋势,在营养领域,部分消费者将愿意为得到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的个性化产品或服务支付更多费用。

  在以往,由专业营养师提供的院外的个性化营养管理指导服务仅适用于少数人群,例如运动员等特殊人群,由所在单位组织买单;或少量见于高端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因专业营养师人数极少、营养管理指导并不一定为刚需,社保支付覆盖的问题等,享受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服务在传统方式下是十分奢侈的。

  然而,对营养师服务的需求却逐渐显著起来,也因为营养师为个体提供的更有针对性的营养管理方案是进行个性化营养管理的前提。那么如何借用创新技术与模式让营养师服务变得不那么奢侈,让更多的消费者得以受益,正是目前一些创业公司正在着力解决的。

  在医学营养治疗领域也提出了个性化营养干预的理念,以下是美国膳食营养协会下属综合功能医学营养诊疗小组关于综合功能医学营养诊疗(IFMNT,THE INTEGRATIVE AND FUNCTIONAL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推进个性化营养干预的模式描述。

  波士顿咨询(BCG)近期发布的报告《从洞察到行动:掘金中国保健消费品市场》指出:中国消费者无论是对保健品的消费升级意愿还是重视程度,排名均居全球前列。2013年,营养保健品在中国消费者消费支出中的排名已跃居第二位,相比两年期排位有大幅提升。

  中国消费者在营养健康上的投入增多来自于多种驱动因素,这里包含人口老龄化大趋势;中国食品安全的特殊问题;近年来健康自我管理、在家医护(home care)相关方式的深化;疾病防御意识的提高;都市人群健身活动升温提倡健康生活习惯,等等。

  根据麦肯锡的调查,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进一步上升,从2012年60%到2015年72%的消费者都对摄入食物对身体有害感到担忧。为了能吃得更健康,人们更多选择有机绿色食品。

  近年来人们疾病预防意识的提升,家庭自我医健行为的增多。而中国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占比也将进一步上升,这些需求人群在当下慢病自我管理的概念下进一步深化,从而推动了相关产品的发展。

  2020年,中国保健消费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00亿元。过去的3~5年,中国保健品消费市场实现了年均10%~11%的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均增长率还将保持在11%左右。根据Euromonitor咨询公司的数据,2013年中国已成为保健品全球第二大市场。

  此外,根据数据显示,2010~2014年间,行业平均年增长率在10%到15%之间,销售额从856亿元扩张到了2000亿元。中国未来保健品在亚洲市场销量将占据全球44%的份额。

  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增长较快的保健品为鱼油类、益生菌、蛋白质等类型,而市场总规模占比较大的为复合型膳食补充类、钙片等。

  除了保健品之外,中国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例如有机食品、低脂低盐食品、全麦食品等以健康饮食、平衡营养为理念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根据Statista2013的数据,中国是全球有机食品第四大市场,市场规模达27亿美元。2015年中国有机食品消费规模约为500亿元。

  从总量上来说,中国消费者在营养保健品市场位居前列,但从人均消费来看,与其他主要市场的数值差距很大。2014年的数据上,中国人均消费金额只有美国的1/5。未来中国市场尚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老年群体: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50%以上。有市场预测,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市场将从约4万亿元增长到约106万亿元,估计用于保健与医疗的消费增长尤为明显。品种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改善常见慢性疾病、抗疲劳、抗衰老、补钙、调节血脂等功能上。

  都市女性群体:都市女性成为保健品另一类关键群体,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大部分女性因美容美颜、减肥、补血、清肠排毒需要而购买保健食品。淘宝网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一份商业报告指出,女性是保健品消费主体,其中22岁到50岁的女性占整体保健食品的总销售额约60%,而年轻女性消费群体(18~28岁)在整体保健食品市场所占份额正逐步提升。

  幼童群体:婴幼儿、儿童也是营养产业重要的客户群体之一,2014~2018年间中国有一轮新的生育高峰,使得这部分群体数量有所增长。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经历了食物短缺、食物充足、食物丰富等阶段。今天,食物本身已经不是影响居民营养健康的关键要素,如何依靠国家的力量将食物提供给所有的国民,尤其是贫困、脆弱人群,并给予科学的指导,才是解决营养问题,实现全民营养改善、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建国以来中国的营养政策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从过去和现状来分析,当前我国的营养改善工作仍旧是以科研项目和卫生部门的投入为主,往往难以长期持续,而面对全国性的营养问题,还需要更多部门资源和精力的投入。

  目前营养领域政策从落地到执行,正在通过政府、行业企业、政策研究和出版机构以及社区及社会性服务机构等多方渗透到广大居民群众中。我国在营养领域政策落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挑战。

  总体来说,营养与保健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其发展前景广阔。而从政策角度,中国在营养领域的发展较日本、美国等国家发展仍严重滞后,阻碍了营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政策重规划,轻设计——需要更具目标和策略性的顶层设计方案,而好的方案更需要完善的机制去落实,尤其是在跨部门协作和政企合作方面。

  营养领域基础研究缺乏,缺少底层数据支持——营养领域的监控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特定领域研究,如营养与智力发育、运动与营养等基层研究还不够深入。

  专业化的人才和培训缺乏——相比日本等国,中国在营养师职业和培训领域人员十分匮乏,政策和法律机制不完善更加重了行业鱼龙混杂的现象。

  重中之重,营养立法很关键——美国、日本很早就已经制定了营养相关法律,只有加快进行营养立法,明确权责,才能更好地解决多部门协作以及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营养改善。